CAMICE English

×


联系我们

上海鸿炎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友谊路1588弄钢领现代服务产业园17号楼
联系人:沈 伟 176 2168 2148
传真:021-3379 3221
工作QQ:384557819
邮箱:cehuabu2000@163.com

 

More >

邮件订阅


1、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2年全球新材料产值达2.82万亿美元。全球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三级梯队竞争格局,各国产业发展各有所长。第一梯队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第二梯队是韩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新材料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第三梯队是巴西、印度等国家。从全球看,新材料产业垄断加剧,高端材料技术壁垒日趋显现。大型跨国公司凭借技术研发、资金、人才等优势,以技术、专利等作为壁垒,已在大多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超高纯度、超高性能、超低缺陷、高速迭代、多功能、高耐用、低成本、易回收、设备精良等,新材料的研制难度前所未有,粉体作为众多材料的起点,在解决这一些列难题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吸引力。“双碳”背景下,新材料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精细化、节约化方向发展,粉体技术发展路线多元化,物理和化学工艺可以面向许多复杂的生产场景,绿色天然的矿物粉体材料具有储量和成本优势,而且附加值上限高,已经在生产、生活中展现出了长久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总体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呈现“东部沿海聚集,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区域特征明显。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形成了综合性新材料产业集群,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了以材料深加工和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东北地区形成了服务于重大装备和工程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我国部分省份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特点   我国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是各地根据自身优势,集聚起来的一批新材料生产企业、专业供应商、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群体。在产业集群中,当然也包含产业园区或基地,它们是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   深圳拥有国内最大、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集聚了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领域的国内外代表性企业;集群主导产业年产值超过千亿元,集群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相应产业比重超过70%。   宁波在稀土磁性材料、化工新材料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稀土磁性材料产量占全国的4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丙烯树脂等化工新材料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苏州围绕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形成了从设备、原材料、制备、工艺、集成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的纳米材料产业集群,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是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知名的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是稀土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赣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钨和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为重点,形成了从冶炼加工、产品应用到检验检测的产业体系,是国内最大的稀土、钨产品加工基地,获批国家级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亦或者山东、江西、广东、江苏、浙江、河北、福建等地均发展了先进陶瓷产业,如广东在功能陶瓷和中高端结构陶瓷与生物陶瓷领域已拥有多家先进陶瓷上市公司,光通讯陶瓷插芯、手机陶瓷背板、电子封装陶瓷基板、片式陶瓷电容器、片式陶瓷电感器、5G微波介质陶瓷、精密陶瓷零部件等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江苏的宜兴、苏州、常州等地在精密纺织陶瓷、化工用结构陶瓷、汽车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环保陶瓷、以及陶瓷轴承和陶瓷滤波器等领域具有优势;山东潍坊集中了我国80%以上的反应烧结SiC陶瓷产品,产值数十亿。   江苏连云港东海县重点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和电子级高纯硅微粉产业集群,高纯晶体硅产业链企业6家,新型电光源产业链企业13家,压电晶体产业链企业5家;其中,石英股份在光源、光伏、光纤、光学及半导体等领域用石英材料的市场及技术位居行业前列。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有278个(7个高技术产业基地、58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4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9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省级新材料产业园区或基地数量更多。   3、我国前沿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发展现状   前沿新材料是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和颠覆性,兼具产业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技术特征。前沿新材料可谓是新材料产业的高端战力,发展前沿新材料产业是决定高端制造和国防装备水平的关键因素。   例如智能高分子材料、轻质高强及高功能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多功能复合化工材料等,将支撑类脑智能、AI、深空探测、网络安全、高效能量转化领域未来发展。原辅材料供应、基础工艺制造水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基础装备水平、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检验检测仪器、基础工业软件等产业基础能力是前沿新材料发展的重要保障。   重点前沿新材料产业涉及近30种主要原辅材料,石墨烯、丙烯腈、稀土矿、钛铁矿、锂电池负极材料、卤素钙钛矿、稀土金属及氧化物、铟、镓、硒等自主可控(即90%以上可自主保障),生物感知凝胶、酚醛树脂、光卤石等安全可控(即70%以上可自主保障),铝土矿等对外依赖度大(即50%以上依赖进口),光刻胶、晶圆、电子特气、光掩膜、湿电子化学品、高纯铁氧体、高纯金属微粒、锂、镍、钴、发光二极管(LED)外延片及芯片、材料数据库等对外依赖度极大(即80%以上依赖进口)。如今我国在重点前沿新材料的主要基础制造工艺中,激光刻蚀、高效低成本金属熔体增材制造、铸造、塑性加工成形、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短流程制备加工、耐烧蚀热防护材料制造及数据挖掘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第三代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光刻、锂离子电池生产、热电材料制备等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 https://news.cnpowder.com.cn/74061.html
来源:中国粉体网